水利工程建設建筑工程

3
發表時間:2023-05-19 16:48

水利工程是人類社會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基本形式,是保障社會生產生活基本用水,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路徑,通過水利工程建設,還能夠有效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改善區域自然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但是,水利工程建設會對生態環境體系不同部分產生不同形式的影響,分析影響產生的具體作用機制,對工程建設進行優化和改進,是相關研究和建設活動需要重視的基本問題。

1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作用機制

1.1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對于水利工程而言,無論規模大小,在建設和運行中,必然會使當地水文和地理環境改變,進而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這些影響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一是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在大量使用鋼筋混凝土,并且改變建筑工程原有水域流量或方向的情形下,對水域生物生存生長造成影響;二是對局部范圍內氣候特征的影響,由于施工過程中不同建筑材料的應用,改變了施工現場周邊環境濕度,進而造成微氣候環境的變化;三是對土壤環境的影響,以德州區域范圍內的水利工程建設為例,對沖積平原土壤結構會造成明顯影響,也會對植物生長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四是對水生生物環境造成影響,甚至導致部分水生生物在該地區的消耗,進而使得以水生生物為食的動物生存困難。

1.2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指標分析

由于水利工程建設規模和研究范疇不同,在不同研究層面所采用的環境影響指標體系也有明顯差異。基于宏觀層次的生態環境影響指標通常包括非生物資源消耗、溫室效應、酸化、富營養化、人體毒性及光化學煙霧等內容;基于中觀層次的生態環境影響指標主要包括綠度指標、濕度指標、熱度指標和干度指標等;基于微觀層次的生態環境影響指標則主要包括水文情勢、泥沙運移、河道情勢、水環境、水生生物、陸生生物、局部氣候、生態系統完整性、施工與環境、土地與農業、社會問題、社會效益等。各個層面的分析指標選取需要結合不同研究目的進行優化,并設定對應的二級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對指標內容進行權重界定,進而分析實際影響水平。

1.3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作用路徑

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具體作用路徑方面也有所不同。作用發生的首要層面是水利工程設計的科學與否,也就是在水利工程建設方案規劃與設計環節,是否能夠綜合考慮河流建筑與水文情況、地形地貌、地質條件、氣候條件、建設技術方案、生態環境控制指標及建設環節等方面的具體因素。其次,是水利工程建設的采購管理工作體系是否完善,材料性能是否滿足環保建設要求,材料供應是否及時,材料存儲和機電設備安裝運行是否符合環保建設規范,等等。再次,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體系中環境保護措施是否全面,施工技術應用是否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環保措施能否落實到位,等等。最后,是監理方面的環境保護監測措施是否到位,監測數據采集是否全面、準確等,能否直接反映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出現的環保問題,確保將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控制在最低水平。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