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工程合作建筑專業產教融合路徑7
發表時間:2024-08-16 15:37 1茶文化背景下產教融合是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發展的契機 現階段,我國已經從勞動型社會走向了知識型社會,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更需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各個企業也都提升了自身的招聘標準,將高學歷、經驗豐富作為競聘標準。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穩步提升,茶文化建設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高職院校建筑學院的學生是我國建筑業未來發展的參與者和掌舵者,對其進行茶文化教育直接影響我國建筑產業發展走向。為此,為了推動鄉村振興建設以及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高職院校一定要做好建筑工程專業建設,既要為社會培養高質量人才,同時還需充分考慮產業發展需求,采用產教融合的施教方式,提升專業學科競爭力。從當前情況看,茶文化建設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合作專業發展起著較大的沖擊作用。高職教育在其建設發展的過程中,產教融合并未經歷較長時期的產教融合模式應用。因此,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教育而言,應抓住產教融合這一發展機遇,加強人才建設,提升專業教育水平。處于信息技術和新媒體不斷發展的背景中,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教學也得到良好技術支持,茶文化借助新媒體的作用,其傳承和發揚也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通過新媒體多樣化的形式下,茶文化內涵及茶文化道德觀念得到進一步的宣傳,高職院校在進行建筑工程教學實踐時,可借助新媒體設備完成傳統文化知識的普及,同時,將學生對茶文化的探索欲望激發出來,讓傳統茶文化得到大面積傳播。但是,如繼續延用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現代教育發展思路,也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對此,由于建筑工程教學體系相對單一,教學內容也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興趣度不高。這種情況下,將茶文化融入到高職建筑專業教學中,便可豐富教學資源,使學生找到學習思路,提高學習興趣。中國的茶文化深受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影響,這也是中國茶文化的特殊部分,基于在中華文明歷史上,茶的種植歷史悠久,在一定程度上,茶文化的發展和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不斷發展是平行的。 2茶文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產教融合路徑 2.1明確產教融合的方向和目標 實施產教融合主要是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同時促進學校的辦學以及企業的經營生產。在茶文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產教融合一定要和當地建筑行業的發展規劃以及技術革新方向相吻合,積極發揮政府,校方以及企業的資源優勢和能動性,為地區經濟建設服務,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創新,為社會輸送專業的高素質人才,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茶文化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專業可以適當吸納這部分人員進行培養,使其掌握專業技術。另外,高職院校建筑專業也可以針對茶文化建設所需要的建筑人才進行定向培養。2.2精準匹配企業需求培養人才是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教學質量是關鍵。在產教融合模式下,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企業的技術人員指導下參與生產實踐,直接參與茶文化建設,產生各種實在的生產經營效益。另外,企業也要對學生進行各方面考察,擇優錄取。所以,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學生可以積極參與鄉村建設,進行鍛煉和實踐,在實踐中提升專業技能。在茶文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同時也要解放思想,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對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增強學生的專業素質。同時也要結合鄉村振興的需求,以產教融合為目標,深入改革。 2.3理性選擇融合對象 在茶文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要根據自身的實力以及影響力,來選擇合適的融合對象。在現在的茶文化建設中,有很多成長型企業,可以成為高職院校的優秀合作伙伴。在合作過程中,高職院校以及企業任何一方太強勢對產教融合的實施都會產生不利影響。所以,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在選擇融合對象方面,一定要對融合對象進行全面分析,對融合的目的、優勢、融合誠意仔細調研。除此之外,校企雙方還要制定融合方選擇標準和管理方法,以誠實守信為原則,遵守國家法規,互惠互利。 2.4合理配置融合結構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實施產教融合受資源、市場、專業以及技術等多方面的影響。現在,在茶文化背景下,高職院校一定要按照建筑工程的專業特點來匹配產教融合企業,使學生既能學好理論知識,又能在具體的企業實踐中學會實踐技能,提升就業競爭力。高職院校要和政府部門以及行業組織做好密切溝通,關注建筑行業的動態,特別是要了解茶文化建設給建筑行業帶來的機遇,不斷優化融合結構。高職院校既要對產教融合結構進行合理配置,也要做好企業調研,制定最佳人才培養方案,并制定匹配的教學計劃以及內容,使學生能夠學習最新的知識以及技術。在產教融合過程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要加強互動:一方面,企業技術人員幫助教師提高專業技能;另一方面,教師幫助提升企業技術人員的教學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