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資質合作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
發表時間:2023-06-28 16:53

1.缺乏經濟管理的意識

意識對行為具有能動的指導作用,然而事實上,部分企業缺乏經濟管理的意識。首先,部分企業的領導者并未意識到經濟管理的積極作用,認為企業應將重心放在原材料的采購、產品生產、產品運輸和銷售服務方面,但優化調整經濟管理模式必然會在短期內耗費一定的成本費用,卻無法給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因此領導者對優化經濟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消極情緒。其次,企業的部分管理者對經濟管理存在一定的思想誤區,認為經營管理就是對企業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并且認為企業的經營管理屬于財務部門的職責,與業務部門無關,因此管理者缺乏參與經濟管理模式的積極性。最后,企業整體缺乏經濟管理的文化氛圍。工程基層員工缺乏基本的經濟管理概念,在日常工作中無法貫徹經濟管理原則。

2.績效考核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在績效考核的范圍上。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對部分崗位指標的考核范圍比較狹窄。舉例來說,管理部門對于銷售人員工作態度的主要考察僅僅局限在走訪客戶和上級評價方面,卻忽視了員工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其他部門的評價方式。同時,績效考核周期過短。國有企業沿用著一年一次的考核周期,這種考核方式頻次較少,時間較長,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其次,績效考核指標缺乏科學性。一方面,部分企業制定的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比例不合理,比如定性指標過多,使得考核過程容易受到考核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可能降低考核結果的準確性。另一方面,部分績效考核指標過于片面,強調從財務和業務的層面進行評價,工程資質合作卻忽略了對員工素質的成長、工作態度和客戶滿意程度指標的引入。最后,忽略了對考核結果的應用。企業并沒有針對考核結果的層級對員工落實相應的激勵制度,比如部分國有企業規定對于考核結果為“優秀”的員工可以在崗位晉升方面給予傾斜,但是卻未明確規定具體的傾斜政策。

3.內控制度不健全

企業的經濟管理活動必須擁有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作為保障,否則經濟管理行為中的各種風險就無法得到有效控制。事實上,部分企業的內控制度并不完善。首先,缺乏有效的內控環境。部分企業尚未建立現代化的管理制度,治理機制尚不完善,權力高度集中,在重要的經濟決策方面無法貫徹民主決策程序,導致決策失誤的情況時有發生。其次,風險管理體系并不完善。企業運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政策風險、法律風險等。事實上,企業并未在決策層面成立風險管理的組織,無法用科學的手段實現對風險的評估和分析,同時所采取的風險應對手段單一,且集中在事后階段。最后,內部監督機制不完善。內審機構獨立性嚴重不足,且內審所覆蓋的范圍并不全面,主要集中在財務審計上。

4.經濟管理人員素質不足

企業的任何管理行為都是由人來實施的,因此,人員的素質水平能對經濟管理的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事實上,部分企業缺乏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才。首先,企業職能部門人員的素質較為單一,僅局限在本專業上,缺乏集企業管理、法律、財務管理、信息技術素質于一體的復合型管理人才,而且部分企業人員的整體年齡較大,學歷水平偏低,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較差。其次,企業尚未建立針對員工的長效培訓機制。企業僅對新入職的員工進行了通識型的培訓活動,卻并未根據不同員工的知識短板制定針對性的提升策略。最后,部分企業的人才選拔機制存在一些問題。部分企業存在較為嚴重的行政化思維,選人用人的市場化程度不足,比如習慣采取內部招聘的方式選拔高素質人才,無法充分利用市場上的存量人才資源。

5.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滯后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經濟管理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先進的技術要素,但是部分企業的經營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不足。首先,部分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手工階段,不能建立功能強大的信息系統,比如在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面,員工主要依賴Excel表格進行數據的摘抄和處理,這種方式不僅工作量較大而且容易發生錯誤。其次,企業的各個信息系統之間存在著信息梗阻現象。由于各系統之間在技術標準和數據口徑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無法實現數據的有效聯動,必須進行口徑方面的轉換,這大大降低了數據信息處理的效率。最后,缺乏有效信息安全防范機制。依靠物理線路連接的各種信息系統容易受到外部第三方攻擊和攔截。但部分企業沒意識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與之相關的硬件和軟件建設。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